文/乐居财经 李兰
普通人买房要攒多少年?
最新数据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2024年房价收入比已降至10倍,创历史新低。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城镇家庭仅需10年的收入,就能买下一套100㎡的新房。
然而,现实远比数据复杂。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打工人的现实: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10342元,私营单位仅5789元。
随后,各城市陆续亮出工资单。据丁祖昱评楼市统计,截至目前,17个省市已交出工资单,一线城市中仅上海尚未公布。
北京以非私营单位年均224608元的薪资水平领跑全国,深圳、杭州紧随其后,分别达到174478元(月均14539元)和162774元(月均13564元)。
但工资涨幅并未跑赢核心城市房价。以上海为例,其房价收入比仍高达30倍,意味着普通家庭需近30年的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福州、北京紧随其后,均超过20年。相比之下,长沙、长春则相对友好,仅需8-10年。
即便在同一城市,行业收入分化也导致购房能力天壤之别。北京金融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均工资高达42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7倍;信息技术服务业以34万元居次。而在私营单位,金融和IT从业者仍是高收入群体,月薪轻松过万。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员工的购房压力依然沉重。
面对收入与房价差距,市场正积极寻求新平衡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70城房价数据显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当前,房地产市场宏观数据总体平稳,各地“去库存”提速,整体仍在“止跌回稳”的过程中。地方政策同样不断优化调整,深圳、珠海等六市正推行公积金互认,杭州允许公积金支付首付,无锡甚至推出“看球赛送购房补贴”的奇招。
尽管房价收入比回落至历史低位,但购房压力并未消失。这些政策或许能缓解部分刚需的焦虑,但对上海静安区的白领或西安高新区的程序员而言,工资单与房价的鸿沟,仍需用更长的时间去填补。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