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健康体重科普传播大会”在京举行。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表示,保持健康是性价比最好的投资,是在“做对的事情”,而同时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把事情做对”。在体重管理方面,白岩松建议保持适当的饥饿感,不要吃得过饱,要在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能感到有点饿。
减肥、运动及减脂成公众关注热词
会上发布了微博健康体重管理关注度报告。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介绍,自去年6月“体重管理年”启动以来,体重管理受到公众高度关注,今年3月两会期间达到峰值,当月微博用户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17.9亿人次。
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涵盖政策倡导、肥胖标准、肥胖危害、减肥门诊、减重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减肥、运动、减脂则是用户最为关注的3大热词。关注度前十的热词还包括肥胖、减重、健身、身材、瘦身、超重、塑形。
同时,不同年龄用户的关注各有不同,18岁及以下网民更关注肥胖,19-29岁更关注超重,30-39岁关注健身、肥胖和减重,40岁以上网民更关注肥胖。
肥胖人群往往低估体重对健康的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肥胖人群会低估体重对于健康的影响。约30.0%的肥胖人群认为自己体重过轻、正常或超重,而非肥胖;约15.6%的肥胖人群认为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佳;同时,不到50%的肥胖人群会非常或者极度担心体重会影响未来的健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表示,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多种并发症患病率和合并的并发症数量有增加趋势,在肥胖症人群中,约90%至少有1种并发症,而超过60%的肥胖症人群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
罗樱樱建议应当对于不同的肥胖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对于肥胖症患者,要通过减重来改善健康状态;而对于临床肥胖症前期的人群,应该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同时,对于肥胖症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肥胖,还要控制并发症。减重幅度也应该是达到能够改善到健康状态。
对于什么情况下应当及时就诊进行体重干预的问题,罗樱樱给出三个判断建议,包括出现体重快速增加或下降、或体重异常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甚至损伤身体器官,或通过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仍然不能控制体重,应尽早到体重门诊接受专业诊断及治疗。
研究显示:BMI在22-23之间生活质量更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预防医学处副处长李希分享了基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的一项体重相关研究。
研究揭示了从生活质量角度评价的“健康体重”。BMI与生活质量的水平呈倒J形曲线关系,BMI在22-23之间生活质量最高,而体重过轻或超重肥胖都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老年人对BMI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更为敏感,女性中高BMI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方面的影响更显著,而男性中低BMI在抑郁焦虑方面的影响更显著。
李希表示,年轻人追求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对体重的管理可以更严格一些;而通常认为对老年人体重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力量和柔韧锻炼,减少老年人的肌肉流失,对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过去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应该是“有钱难买老来有肌肉”。
生活方式是体重管理的基础
在体重管理方面,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赖建强表示,健康生活方式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同时,赖建强提醒,单纯依靠BMI评估身体状况虽然便捷但有局限,建议从体型、体重、体成分和体能等多指标综合判断,并制订相应的体重管理目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马冠生教授在会上解读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的核心内容,他表示,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而其中膳食干预是主要手段,推荐通过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均衡膳食模式来控制体重,要保障食物多样化以及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马冠生教授倡导公众保持口味清淡,提示公众过量摄入盐、油、糖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当前公众对控糖的关注度远超油和盐,容易忽视盐和油的过量摄入对健康带来的影响。
综合施策、一起行动——体重管理浙江经验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罗华标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环境营造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在健康体重管理上的探索和实践。
浙江省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活动,在组织领导上,将“体重管理”列入省委改革办“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基层试点创新,在全省8县开展“一县一特色”体重管理试点;在技术支撑上,努力推动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医防融合,在全国率先建立首诊测身高体重腰围制度,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健康体重指导中心,并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把“诊后干预”做起来。在环境营造上,通过举办减重大赛、科普作品征集展演、减重训练营等强化正面引导和科普宣传,同时加强健康宜居环境建设和体卫融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体重管理。
罗华标还着重强调体重管理的“早预防”和“早干预”,建议体重管理要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娘胎里”抓起;同时养成经常监测体重的良好习惯,一旦体重指数超标了,要尽早开始干预。
此次会议由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提供专业支持,并得到微博健康、诺和诺德中国、雀巢中国、蓝角医疗等多方支持。
诺和诺德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诺和诺德将秉承“驱动改变,携手战胜严重慢性疾病”的使命,进行长期研发投入,持续引进创新药物,扩大药物可及性,更好地服务中国肥胖症患者。此外,还将通过支持科普传播活动开展、推动构建数字化慢病防控新生态等方式,持续支持体重管理年行动。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