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十日谈季风:世博不落幕,情系方寸间

发布时间:2024-11-24 00:13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2063   

在绚丽多彩的上海世博会邮票中“闲逛”,仿佛穿越曾经的节奏和山海,悠悠地、细细地品味。

笔者自幼和父母生活两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通信方式以信函为主,由于时常鸿雁传书、耳濡目染,对家书上的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喜欢上了。当时收集邮票算是“小资”文化,一般人家买不起新邮票,大多是从信函上剪邮票,如同《繁花》中汪小姐在茶水间帮金科长脱邮票的戏剧片段。

长期以来,笔者专注于集藏中国邮票,而对于那些俗称“花纸头”的外邮未敢涉足。上海世博会让我跨入了这一陌生领域,各国发行的上海世博会邮票构思精美、色彩鲜艳、气势恢宏、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着一批集邮迷,收集和珍藏世博邮票成为留住上海世博永恒记忆的最佳选择。

笔者也不例外,数次入园寻觅。冰岛的小型张是一枚不多见的异形邮票,其立体展示该国迷人的冰雪风光,笔者在馆里兜兜转转没有看到邮票,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馆外有售,围着展馆转了几圈未见销售,突然看到墙角摆放着几台自动贩卖机,其中一台整齐排列着一个个塑料盒,里面装有一枚枚小型张,真是踏破铁鞋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此售卖邮票还是第一回见。探究“世博邮旅”的故事尚有许多,有在立陶宛馆错失购买无齿邮票留下终生遗憾;有为了加盖世博邮戳,一日内跑遍园区所有邮局的艰辛;更有对世界各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再学习、再认知,还有和志同道合的邮友在德国馆餐厅纳凉休憩时,呷着黑啤、啃着脆皮时的惬意。

世博会结束后,笔者又踏进静安文化宫等邮市,并通过网络查询世界各国邮政信息,联系国内国际邮友、邮商收集交流相关邮品和资料。起初只是单纯收集邮票,准备整理个目录。随着时间推移,在一批世博邮友的鼓动下,踏上编撰上海世博集邮专著的坎坷路途。但每次觅得佳邮及信息,总会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遍及世界五大洲的57个国家以及联合国为上海世博会发行了180余种邮票,其他封、片、折、册、卡等邮品更是不胜枚举,这在世博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匈牙利邮政发行的“冈布茨(国内俗称不倒翁)”运动状态30枚大套邮票、新西兰邮政挖掘中新两国文化对应元素(如牡丹花和圣诞花、上海和奥克兰、良渚的玉琮和毛利人的玉坠等)发行的对倒邮票,中国邮政和福彩中心首次“联姻”发行的邮彩联票等均开创了世界邮票发行领域的先河。

大量邮票图案有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各国的参展标志,中国馆及世界各国的展馆,以及东方明珠、陆家嘴、外滩、卢浦大桥和大剧院等上海地标,还有不少邮票介绍本国特色展品、科技创新、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如奥地利的茜茜公主和毛里求斯的世界著名珍邮“蓝便士”等,这些邮票如同一扇扇窗户,展示着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是“永不落幕”的上海世博会的方寸缩影,时常唤醒人们的美好回忆。每每翻阅,世博盛况便历历在目,同时也更激励笔者,十年图治,先后完成了《2010世博邮苑》和《2010世博邮趣》姐妹篇的编撰,圆梦了世博邮品的精彩和逸闻趣事的汇集,为上海世博会的壮丽华章留下浓墨重彩。

这,便是笔者与世博邮票不解之缘!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