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成了“孤岛”。当时出现了许多挂着英商和美商招牌的报刊,如《文汇报》《导报》《译报》《华美晚报》,在外商掩护下,报纸公开宣传抗战的文字和新闻报道,提倡民族救亡的呼吁,不受日寇的检查,一时间文化事业依然生气勃勃。我父亲周楞伽当时经常在柯灵主编的《文汇报·世纪风》上撰写散文,在周木斋编辑《导报》上发表连载小说。后来他通过一位姓金的同乡,《新闻报》的外勤记者,认识了霞飞路上开办貂蝉茶室的老板毛子佩,通过毛又结识了小报作者来岚声。来在与我父亲的交谈之中,表示想出资创办一本《自修大学》的杂志,以适应当时社会上青年大众学习的需要,询问我父亲能否邀请一些著名作家前来商议。我父亲一口答应,立即写信邀请来了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赵景深、邱韵铎等人,经过讨论决定由王任叔主编这本综合性的杂志。
不久,金性尧编辑出版了《鲁迅风》周刊,来岚声化名来小雍作为刊物的发行人。金性尧在家里办起了筵席,宴请了诸位作家。这样一来,大家不好意思,于是纷纷你请我请,举行聚餐宴会。经过商议,决定定点一个餐馆,每周举行一次聚会,每人出资一元,美其名曰星期聚餐会,出席的人有王任叔、陈望道、唐弢、柯灵、周黎庵、周木斋、金性尧、周楞伽等人。共聚餐了三次,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王任叔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很容易引起敌伪人员的注意,于是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不过,也有一次例外。那是施蛰存在云南大学执教后,暑假探亲返沪,柯灵假座法租界麦赛尔蒂罗路上的洁而精川菜酒馆,为施接风洗尘。那天,我父亲也在被邀之列。身旁正好坐着作家阿英,问及前几天我父亲去他家拜访未遇的原因。闲谈之中,我父亲提及当年在城隍庙书铺和地摊双方抢购林琴南翻译的外国小说的旧事,两人不禁哈哈大笑,于是举杯共饮一大白,了结了这段往年纠葛。(周允中)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