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北省恩施州非遗馆正式开馆,成为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推进的重要标志。
恩施州非遗馆摒弃了传统分类展陈模式,采取了舞台化、场景化的分区设计,分为“遇见龙船调、山水云雾间、烟火人家暖、日子歌里甜、传承年复年”五个部分,展示了90余项非遗项目,从“山水”“村寨”“人家”“传承”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恩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
当天开馆活动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嘉宾互动式参观非遗馆,一个浓缩的恩施文化生态矩阵跃然眼前:利川灯歌、牟氏山民歌唱出恩施的质朴风情,氤氲在“恩施玉露”的茶香中,品尝香甜的花坪桃片糕、米子糖,聆听娓娓道来的恩施非遗故事,南剧、柳子戏、堂戏同台献艺,编一个竹筐、织一幅西兰卡普、体验一次传统正骨手法、围着幸福树跳一段摆手舞……传承人、观众汇聚一堂,融合了视听体验、亲身参与实践的开馆活动,铺陈出流动的文化画卷,让场馆化身成活态传承的生动课堂。
今年6月10日,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入围文旅部公布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截至目前,恩施州有非遗项目743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18人。
“恩施州非遗馆的落成,将成为恩施守护文化记忆、展示民族智慧的重要窗口。”恩施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乡建设、生态保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创建,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恩施样板”。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