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雅诗兰黛集团公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雅诗兰黛集团净销售额下滑6%至40.04亿美元,净利润亏损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5.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2亿元)。
而就在2025财年一季度,雅诗兰黛净亏损1.56亿美元,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录得巨额亏损。
这一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当日股价暴跌16.07%,市值缩水至249亿美元。
雅诗兰黛集团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泰峰在评论这一业绩时表示:中国消费者消费情绪低迷,给高端美容行业和集团的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我们在市场中的敏捷性也有所下降,在渠道、媒介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趋势。因此,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我们推出了lsquo;Beauty Reimaginedrsquo;这一大胆的战略愿景,目标是在未来几年恢复可持续的销售增长,并保持两位数的营业利润率。
具体来看,雅诗兰黛的核心业务全线承压。护肤品类作为营收支柱,销售额同比暴跌12%,主因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在中国等亚太市场受挫;彩妆品类微降1%,仅有倩碧凭借线上渠道和医美系列实现两位数增长,抵消了Mmiddot;Amiddot;C、TOM FORD等品牌的颓势;香水品类逆势增长1%,高端品牌Le Labo表现亮眼,但雅诗兰黛主品牌节日套装出货量下滑拖累整体;头皮护理受Aveda拖累,销售额下滑8%,北美及欧洲沙龙渠道疲软。
为应对危机,雅诗兰黛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重组计划,裁员5800至7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约7%-8%,预计承担12亿至16亿美元重组费用,目标每年节省8亿至10亿美元成本。此轮裁员规模远超2024年的3000人上限,折射出管理层对变革的急迫性。
2024年初,雅诗兰黛集团曾宣布作为PRGP的一部分,将裁员全球员工总数的3%至5%,基于2023年6月30日的员工基数,最多裁员3100人。
然而,在最新公布的2025财年二季度报告中,集团表示将大幅扩大PRGP的重组部分,预计包括已批准的职位在内,职位净减少数量将达到5800至7000个。同时,部分工作环节将通过外包完成,而重组计划的具体举措预计将在2026财年末完成。
据悉,此次宣布的裁员计划是雅诗兰黛集团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旨在加速推进PRGP,包括重组和流程简化等措施,以期在新任首席执行官的领导下重振销售增长。
蓝鲸新闻记者询问雅诗兰黛此次裁员计划对中国区团队的影响。雅诗兰黛方面表示,尽管集团正在推进大规模的重组和裁员计划,但中国区团队的领导架构保持稳定。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将继续领导中国大陆的业务,并加入新组建的管理团队,直接向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泰峰汇报。
院线专研系列,以及引入新的品牌和产品线,如The Ordinary。这些举措表明,尽管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重组,但中国区团队仍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高端消费疲软与本土化突围正上演着一场拉锯战。
雅诗兰黛在财报中多次提及中国市场对其业绩的不成比例影响mdash;mdash;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1%,为全球最差区域。中国高端美妆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国货品牌,叠加经济复苏乏力,导致雅诗兰黛与海蓝之谜两大王牌线下渠道遇冷。
值得一提的是,雅诗兰黛的困境并非孤例。资生堂2024年利润同比下滑61%,香水业务成少数增长点。
相比之下,欧莱雅凭借多元化品牌矩阵和新兴市场布局,2024年营收增长4.8%,兰蔻、修丽可等高端线表现稳健。其凭借更灵活的产品迭代和全价格带覆盖,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确实给了雅诗兰黛不少压力。
加之国货崛起,珀莱雅、韩束等品牌在2024年双11实现爆发式增长,珀莱雅天猫销售额同比暴增600%,抖音增长90%,性价比与社交媒体营销优势凸显,更是使得传统高端美妆雪上加霜。
雅诗兰黛的战略重构、美丽重塑能否力挽狂澜? 长期看,美丽重塑战略若能在组织效率、产品创新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或可依托中国线上渠道复苏及香水业务增长逐步回血。
然而,国货品牌的技术升级与价格攻势,仍将对其高端定位构成挑战。雅诗兰黛预计2025财年第三季度中国零售额将改善,但亚洲旅游零售疲软或持续。
雅诗兰黛的巨亏与裁员,既是高端美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缩影,亦暴露其对中国单一市场过度依赖的结构性风险。
当品牌溢价遭遇理性消费,如何在坚守高端调性的同时拥抱本土化创新,将成为其转型成败的关键。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