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金融股全线回调!机构最新研判

发布时间:2025-01-03 06:21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8236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金融板块几乎全线“飘绿”。1月2日,券商、保险、银行等板块均遭遇大幅下挫。申万一级行业中,非银金融单日下跌4.91%,跌幅居于31个行业板块首位;而银行板块也于午后明显跳水,单日跌幅达2.20%。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金融板块整体走势良好。以申万一级行业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两大板块全年分别实现34.39%和30.17%的涨幅,分列各行业涨幅第一、第二位。以银行股为例,在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策略加持下,叠加被动基金和险资频频加仓等因素,多家国有大行股价屡屡突破上市以来新高。展望2025年,多家券商分析师预判,未来低估值的红利策略板块或仍将延续。

金融股遭新年“开门绿”

1月2日是2025年首个交易日,包括券商、保险、银行在内的金融股却遭遇几乎全线下跌。

具体来看,非银金融板块中的证券板块下跌5.39%,全天主力净流出额达41.57亿元,跌幅和主力净流出额均居于申万二级行业的首位。个股方面,国联证券、华鑫股份分别下跌8.95%、8.31%,哈投股份、中国银河、东方财富跌幅均超7%。此外,在保险板块中,天茂集团、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跌超5%。

与此同时,银行板块也遭遇普遍下跌,A股42家上市银行全线下跌,中小银行跌幅居前。个股方面,紫金银行、常熟银行、光大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等15只个股跌幅超过3%,只有江苏银行、兴业银行等11只个股跌幅低于2%。

从全市场来看,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红利资产在首个交易日跌幅较为明显。机构认为,从市场结构来看,红利指数或存在一定的拥挤风险。中信建投的研究数据显示,科创50、恒生科技和红利指数的乖离率分别位于前三,分别为8.93%、8.42%和6.74%,表明这些指数相对于它们的筹码均价有较大偏离,如果后续市场成交热度逐渐冷却,它们或将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压力。

去年银行板块涨幅居于首位

2024年,随着国债收益率等无风险利率指标的持续下行,作为能够提供稳定分红的高股息品种,银行板块相对较高的股息率已成为防御属性的主流投资选择。

Wind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在2024年的全年涨幅达34.39%,高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第一位。2024年,在42只A股银行股中,有40只个股涨幅超过10%,仅有郑州银行及兰州银行不及10%。其中,兰州银行全年下跌1.27%。

具体个股来看,A股2024年涨幅最高的银行是上海银行,全年上涨68.98%。此外,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全年涨幅也超过60%。六大国有银行方面,全年涨幅均超过40%,其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上涨54.74%和52.39%。

银行股在2024年的大幅上涨离不开多轮资金的“同频共振”。过去一年,保险资金、被动指数ETF基金等资金大幅买入上市银行,2024年部分险资加速“买买买”,甚至频繁“举牌”,成为相关银行的前十大股东。

例如,近日平安人寿公告称,其委托的平安资管投资于工商银行H股股票,近日触发了港交所举牌行为;此外平安资管还在近期大幅增持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H股股份。除了险资,近期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五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份,增持后,新希望化工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提前完成对民生银行的举牌行为。

与此同时,高股息的银行股2024年的分红力度也明显加大。近期,多家上市银行陆续发布2024年度中期分红实施公告,其中六大国有银行的分红规模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高达2048.23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1月陆续发放,有望在春节前到账。

机构预判红利策略有望持续

尽管2025年首个交易日银行板块遭遇“当头一棒”,但拉长时间来看,银行板块是否仍值得投资?近期,多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的银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中普遍认为,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有望持续。不过,从基本面来看,由净息差持续收窄带来的业绩增速放缓也是行业普遍现象,银行业仍面临着“息差保卫战”的压力。

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银行业经营稳定,净息差压力有望减小,债务处置工作有助于资产负债表修复。具体来看,高股息策略仍是2025年银行股交易的主要逻辑,关注股息率的高低以及确定性,推荐国有大行,同时关注所在区域经济稳定或存在边际改善预期的标的。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在2025年银行板块投资策略中也提及,2025年上半年预计高股息避险品种仍然占优,下半年主要看政策落地效果。从基本面看,预计银行业息差降幅收窄,业绩增长稳健,其中城商行有望业绩增速较优。

长江证券马祥云团队分析认为,2025年依然鲜明看好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低持仓带来的价值重估。核心优势依然是低估值,估值修复方向不受市场风险偏好约束。该团队认为,国债收益率和机构资金成本加速下行的过程中,对股息率容忍度持续提高,配置型资金开始重视国有行中期分红及高股息价值。

责编:汪云鹏

校对:姚远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