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构建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4-12-16 15:33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1694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在普惠金融方面,监管机构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落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银行业加大普惠信贷供给,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79.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金融“活水”加速流向薄弱环节。

构建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的现实需要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在国家层面,由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来牵头,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负责总体统筹调度,并且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对接协同,更好地形成政策协同的乘数效应。在地方层面,省市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特别是在县级层面要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企业走访、需求摸排和融资推荐。在银行层面也要设立工作专班,调动行内资源,发挥基层银行机构敢贷愿贷的积极性,主动及时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丛林表示,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希望达成三个目标:一是直达基层。低成本信贷资金要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银行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银行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利率适宜。通过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总体上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各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正在积极推进。重庆金融监管局已会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建立重庆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出台无还本续贷业务操作规程细则,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据介绍,该机制的核心是在县级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地方融资平台也在积极发挥作用。江西宜春市国资委管理的国投集团坚持“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齐头并进,通过产业基金投资、股权投资扶持以及产业孵化培育等途径,加大对民营企业股权投资支持,目前已投资浙江飞图影像科技、江西亚中电子科技等民营企业项目11个,总投资金额2.01亿元。

“为高效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我行成立专项工作组,制订实施计划,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三门农商银行董事长张学定表示,该行强化政银合作,常态化开展走访,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应贷尽贷”。截至11月末,累计走访4338户,完成授信2824户,金额13.63亿元。

科技提升服务质效

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大数据、移动支付、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加速应用,为商业银行突破网点局限,走进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行性。

“过去,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服务时,面临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较高等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和金融科技的推广,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表示,金融机构应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服务乡村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纷纷发展手机银行推进普惠金融。莲都农商银行上线了云签名功能,完成线上征信授权等合同文本的线上化。该行手机银行客户数24.75万户,占全行总客户数的48.42%。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东阳农商银行通过全新一代企业手机银行“浙企智管”产品应用,为近2万企业用户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

专家表示,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服务的迅速普及,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县域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需求,大幅降低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的一系列全流程在线融资产品,可将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环节全部在线自助式操作和自动化处理,有效提升了对偏远地区客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将小微企业相关数据变成贷款信用。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纳税数据、用电数据、市场监管奖惩数据等,可使金融机构更好地看清融资企业的面貌,评估出贷款金额。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广西贵港市银行与税务部门协作进行数据互通,持续提升“银税互动”合作机制落实质效,助力企业“以信用换贷款”,提升银行授信效率。“公司最近需要办理一笔70余万元的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看了公司税务信用评级还有相关材料,很快就予以授信。”贵港市泽润能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温泽斌说。

银行数字化转型也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2024年9月29日邮储银行发布《关于积极响应协会倡议继续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公告》。邮储银行表示,该行不断完善客户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开户、转账汇款、电子银行和询证函等支付结算产品,实现小微企业的精准识别、降费政策的准确实施、减费红利的精确滴灌,为减费让利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科技支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应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其主导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风险和支持重点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市场在需求驱动、信用信息边界扩展和风险识别、数据探索方面具有优势。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同时在多元生态的塑造上,要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形成大行与小行、银行与非银机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呈现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景象,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共同构建起了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各有所长,并不是‘零和博弈’,要结合各自优势、错位发展,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服务好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剑平说。

奇富数科总裁周旭强表示,中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面临数据样本的稀缺性与不均衡性两大挑战。数量样本不够充足带来的稀缺性,限制了模型开发的精确性甚至是有效性;数据样本未覆盖下沉及长尾客群带来的不均衡性,限制了模型对更广泛人群的适用性,从而限制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打破这一困境,构建商业银行之间技术共建共享、数据安全流通通道就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信用风险偏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银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部分中小微企业、低保人员等机构或群体的部分交易信息未被完全纳入征信体系,征信覆盖人群较大但是有效融资人群较小,在征信系统中没有借贷记录的用户数量庞大等。未来,继续扩大征信体系覆盖范围、提升征信系统信息质量,不断完善征信体系,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中之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