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现在,银行还能从哪赚钱?

发布时间:2024-12-03 18:34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5872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3%。

与此同时,四季度起,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下调幅度在5至25个基点之间,后续股份行、城农商行等机构跟随调整。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各期限已全面进入“1”字头时代,股份行只有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还在“2”以上,而中小银行中短期利率也已进入“1”字头时代。

分析来看,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是其应对贷款利率下行,缓解净息差收窄的方法之一。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前十一个月,1年期LPR下调两次共35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三次共60个基点。而利率中枢的下行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受到挤压,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环比二季度末收窄1个基点,今年以来下降16个基点,而2023年三季度末,该项指标数据为1.73%。

净息差一直被视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而该指标的进一步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盈利压力,而这种压力或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并有持续加大的趋势。中金公司、光大证券等投研机构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面对净息差和利润的下滑压力,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量价平衡”,稳定净利息收入,同时要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经营提升客户忠诚度,持续降低负债成本。除利息收入,还应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例如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效支撑,全力减轻净息差下滑压力。

新增长点在哪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同比2023年三季末下降20个基点,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效益性指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三季度末两项指标数据分别为8.77%、0.68%,创近年来新低。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约3%,占总营收的77%。

对于今年及明年商业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情况,中国银行研究院在《2025年全球银行行业展望报告》指出,2024年,综合考虑经济加速复苏以及非息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维持在1%左右。展望2025年,政策发力将支持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企稳回升,预计营业收入将增长6%左右,净利润增长4%左右。其中,系列政策将加速实体经济复苏进程,为银行业新增信贷提供了动力,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而利息收入或增长7%左右。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存贷款业务是国内银行的基石业务,这一点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改变,因此,应对息差收窄的挑战将持续成为银行经营的重点之一。

然而,在利息收入承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该如何寻找新的盈利亮点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2025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和比例或明显低于2024年,对盈利拖累效应减弱,再加上规模扩张“以量补价”,利息收入增长将提速。

他认为,2025年,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五篇大文章领域,特别是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二是伴随着我国扩大政府投资和支持消费复苏,基建贷款和消费贷款将面临较大发展空间;三是伴随着利率下行以及资本市场发展,财富与资产管理,以及相关托管业务或将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点;四是银行的投资收益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薛洪言认为,目前国内银行业在持续开拓非利息收入,例如很多银行将大财富管理视作未来非息业务的战略增长点,近年来持续加大投入,随着居民部门财富结构更加丰富多元,银行大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抬升;此外,直接融资比重提升也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应主动转型,继续加大在债券融资以及其他投行类业务领域的布局,持续拓展业务边界,提高营收占比。

明年降幅预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明显,不断创下历史新低。而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运用生息资产创造净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事关银行营收和风险抵御能力,对于银行可持续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22个基点,而今年以来再度下降16个基点,对于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未来走势,中金公司、光大证券等投研机构在研报中指出,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压力或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

其中,中金公司研判,考虑今年10月末存量按揭利率调整、明年一季度LPR重定价,预计未来2个季度仍有下行压力,后续息差走势还需关注近期经济刺激政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以及明年LPR下降幅度,基于目前已出台的利率政策,预计上市银行明年净息差降幅10至15个基点,低于今年的18至22个基点。

从多家机构研报研判来看,2025年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但降幅会较今年有所收窄。而收窄的原因或是一系列增量政策在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保障净息差的稳定。

例如,9月27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可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提振净息差回升。而央行行长潘功胜在10月18日召开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1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在地方政府化债过程中,银行将主要承担把所持的城投公司贷款、非标和债券等存量隐性债务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的工作,而这些置换工作可能会给银行收益产生进一步压力。

“参与政府化债确实会给银行资产收益率产生一定下行压力,导致净息差收窄,但综合考虑资本节约、风险释放等效果,对银行的影响偏正面。”邵科表示,一方面,基于2024-2026年每年提供2.8万亿元化债支持的前提进行测算,假设债务置换中的银行业表内敞口占比为30-80%,利率下行幅度3个百分点,则每年降低银行业资产收益率2个基点以内。另一方面,由城投公司债务置换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或专项债券,银行的风险权重由100%下降到10%或20%,资本节约效果明显;城投公司债务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相关授信的信用风险,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释放银行拨备,进而提升银行盈利状况。

股份行农商行呈企稳迹象

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商业银行监管指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下行,但各类商业银行有所不同。

具体来看,截至9月底,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和农商行的净息差为1.62%、1.76%、1.57%、4.39%和1.9%,今年以来分别下降了17个基点、13个基点、14个基点、26个基点和18个基点。但从环比数据分析,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的净息差在三季度末出现企稳迹象,环比二季度末数据并未下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净息差超过2%的仅有常熟银行(601128.SH),而厦门银行(601187.SH)的净息差仅有1.02%,位于上市银行该项指标的末位。对比今年以来各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的降幅,南京银行(601009)(601009.SH)净息差降幅达94个基点,是今年唯一一家降幅超过50个基点的上市银行。此外,中信银行(601998)的净息差出现回升,截至三季度末,较2023年年底回了1个基点。

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的原因,上述《2025年全球银行行业展望报告》中指出,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2024年以来持续走低主要因素包括:一是LPR年内三次下调,推动个人按揭、对公贷款等存量贷款重定价,新发放贷款也跟随LPR下调定价;二是存款利率下调影响仍需时间释放,商业银行付息率下降节奏慢于生息资产收益率。

董希淼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发展总体平稳,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边际改善,在经济下行周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逐年下降,目前已处于历史低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净利息收入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主要收入,应采取更多措施将银行净息差维持在合理水平。特别是降息应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中寻求更有效的平衡。这并不是为了维护银行业自身利益,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