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十日谈王昊宁:白衣丹心暖杏林

发布时间:2024-10-18 18:45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3083   

编者按:作为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家西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如今已经走过了180年的历程,我们将以一组《仁济的故事》来阐述“仁术济世”的精神。

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区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1945年制定的《仁济医德信条》,漫长岁月里,这12条医德信条引领着广大医护人员,照亮了一代代仁济医者的行医之路。说起这《仁济医德信条》的问世,就要追溯到医院历史上一对兄弟院长——陈邦典、陈邦宪。哥哥陈邦典教授是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弟弟是中国预防医学的开创者陈邦宪教授。他们虽然专业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尽己所能,不仅积极推动医学进步、守护人民健康,更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提供了坚定的支持和保障。

陈氏兄弟是江苏嘉定县人,父亲陈传德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前身),获文学学士学位。陈传德育有三子一女,其中在仁济医院工作过的就有长子陈邦典、次子陈邦宪和幺女陈邦娄;三子陈邦本则是我国著名的机床设计师。陈氏子女从小受到父亲熏陶,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陈邦典、陈邦宪兄弟均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陈邦典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陈邦宪则选择了当时很少有人从事的预防医学专业,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陈邦典选择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我国泌尿外科学的先驱之一。

陈邦宪在圣约翰大学就读期间恰逢淞沪会战爆发,战火造成的伤残和瘟疫,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令他毅然选择了预防医学方向。陈邦宪是新中国最早的公共卫生专家之一,开创国内预防医学之先河。

陈邦典教授

虽然专业不同,但兄弟二人爱国的拳拳之心是相同的。抗战结束后,陈氏兄弟认真反思了日占时期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制定《仁济医德信条》,要求全院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

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为舍己救人而已。除保全人之生命,治愈人之疾病,宽解人之痛苦外无他。

对病者仅以病者视之,勿顾贫富贵贱或其它。

不可固执,不可将病人做试验工作,应谨慎周密。

除精研学术外,尚应注意言行,使病者信任,然倡诡诞之奇说,以求闻达者大耻也。

与其劳乏而做粗漏之数诊,不如劳心而作细密之一诊,然不应妄自尊大而不愿作复诊。

对不治之病,仍求宽解其痛苦,保全其生命,乃医之职责者,弃而不顾者反于人道也,纵令不能救亦应安慰之,决不可告之以不治。

尽量为病者减少费用。

常笃实温厚、不多言、不赌博、不饮酒、不好色、不贪利而得世人之好感。

对于同业者,爱之敬之,虽不可容者亦应忍之,决不可议他医,论人之短,乃圣贤之所戒,老医敬重之,小辈亲爱之,若问及前医之过失,则答以其治法之当否现症不能判断。

若病者舍曾依托之医者,而窃就他医,则不可随便与谋必先告其前医,闻其说然后从事。

医者应将病者隐情,严守秘密。纵使遭受威胁,亦决不利用医学知识作违反人类之行为。

直到今天,《仁济医德信条》依旧没有过时,它的原则和精神甚至在今天仍是超前于时代的,对我们行医治学具有深远指导意义。这些条文不仅深刻体现了当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务人员职业精神,也与现代医疗实践紧密结合,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为一代代医者不断照亮从医之路,坚定地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持续贡献着力量。

《医书五种》受到鲁迅、康有为、谭嗣同等众多学者推崇,极大提升了西医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