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迭代改革,让自动驾驶汽车驶入“三环”;发布产业地图,让创新资源“可视化”赋能高精尖产业布局;理顺各部门权责关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大型演出、体育赛事等62个“一件事”场景一次办结……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北京调研发现,一个个生动的创新改革图景,串联起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脉动。
“一条路”里的创新力
变道、提速、转弯、停车……在北京南站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一旁车道的车主摇下车窗,好奇地打量着一台白色无人驾驶出租车。今年5月,北京南站往返亦庄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开放测试,让无人驾驶出租车第一次驶入首都三环。
北京南站到亦庄的测试道路,不仅是一条智能驾驶迭代升级之路,更是北京用改革激发的创新之路。2020年起,北京市设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1.0“小步”快走迭代到3.0阶段建设,已实现160平方公里连片运行,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巡逻等无人驾驶场景纷纷落地。
对标世界前沿,北京的创新生态环境如智能驾驶一样快速跃进。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已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占全国比重近一半;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能走会跑的“天工”机器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扩展至海淀区、西城区……
深化改革为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能。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8%。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44.6亿元,同比增长12.4%,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鑫说,北京已经安排超百亿元政府投资,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科技创新产业类项目,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行业应用基地和示范场景建设,精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一张图”里的高精尖
打开电子地图,选择“人形机器人”产业,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北京创新资源分布跃然纸上、清晰可见。
“这是今年2月上线的全市首份产业地图,融合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基础设施产业、现代农业等31个重点行业,展示了全市重点产业区域、相关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产业处处长李彬说,通过“地图+政策”的立体化导引,引导企业和项目快速落地、精准布局。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北京高精尖产业生机勃发。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和12.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
走进位于海淀区的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加快研制一款外形酷似“太空飞毯”的新一代通信卫星。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徐颖说,公司将抓住太空新基建机遇,与各类高精尖产业经营主体一道,共同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让高精尖产业“跑”起来,离不开深化改革的支撑。今年上半年,北京出台支持政策70余项,全市智能算力总规模超2万P。2023年底以来,北京新设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两批8支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进一步以“耐心资本”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蓄足后劲。
“一件事”里的软环境
数日前,全国首张热食类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从北京经开区发出,获得了这张证书的久秉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于钦玮十分开心,这意味着热食类食品生产的大市场,为公司机器人产品敞开了大门。
“这次许可证的获批,同行们的心气儿更高了,同时也让我们餐饮类机器人企业坚定创新发展。”他说,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将让智能餐饮大展拳脚。
用机器人实现餐饮加工全流程自动化,是餐饮业的一件新事,也是北京加快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的生动案例。近年来,北京市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推出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餐饮店开办等62个“一件事”场景,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办理、一次办结,不断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办事需求。
今年以来“一件事”月平均办理量已超48万件,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出演出、赛事、会展等3个大型活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时间、材料平均压减81%和40%,已有141项活动获益,“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能,北京将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以更大担当和作为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