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伴随着轰轰的汽笛声,搭载1237辆国产汽车的“布鲁克林”轮滚装船缓缓驶离南沙汽车码头,启航前往海外市场。
这是广东积极链接全球的一道缩影。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外贸在全国跑出一道“风景线”。前5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全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全国高出7.3个百分点。
不光货物贸易表现突出,前5个月,广东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9343个,同比增长20.8%。就在日前东莞举行的跨国公司交流会上,11宗外资项目签约,涉及投资金额130.8亿元人民币,广东向全球释放出“湾”有引力。
今年伊始,从省级到市区级层面,广东代表团接连出访,拜访全球叩门谈生意,主动“走出去”的动作背后,是数年来的沉淀积累——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放“基因”渗透到广东的每一处肌理,小到从创新汽车出海“出口监管仓+海运直通”业务模式,大到提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广东已经从简单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转换思路,更加主动融入全球经贸格局中。
沿着四十余年的改革脉络,在日前举行的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会上,广东强调,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必须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担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全力当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勇做新征程制度型开放的“探路人”,建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地”,筑牢开放安全的“南大门”,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是最早赶上改革开放红利的地区之一,凭借外向型经济“发家致富”,进出口规模连续38年稳坐全国头把交椅。
谢毅是中国台湾人,二十多年前来到东莞做外贸,他形容当时广东的外贸环境堪称“遍地是黄金”,工厂的订单源源不断。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珠三角城市群多以“三来一补”模式起家,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但是,大浪淘沙,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企业的共识。谢毅目前在一家鞋类美资贸易企业担任中国区负责人,常跟广东的制造工厂接触,“尽管现在国际形势充满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广东乃至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是其他市场不具备的,跟广东工厂合作对企业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不过,虽然谢毅所在企业的中国区办事处设在东莞,但企业合作的工厂却大多位于福建等地,主要是因为东莞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优势不再明显。此外,受“腾笼换鸟”等政策影响,如今的珠三角地区,正在为高技术制造业等腾挪出更多空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总体符合产业发展一般规律,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握手式”产业转移、“蛙跳式”产业转移、“出海式”产业转移等现象。如今,广东的产业转移更多以对口帮扶的方式呈现,跨区域合作成为重点,目的是提升广东协调发展水平,带动优势产业向全球高价值链攀升。
从货物贸易出口方面就可见一斑。今年前5个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6.6%,较广东整体进出口增速快3个百分点,占广东进出口总值接近6成。同期,象征着广东在代工时代高速发展的加工贸易进出口7525.9亿元,占比仅约两成。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象征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近年来出口表现亮眼。前5个月,广东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六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主要出口商品增长较快,集装箱、船舶等部分商品增长迅猛。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等联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年起,中国成为亚洲的价值链中心节点,与德国、美国共同成为全球价值链三大枢纽。全球企业也在“用脚投票”阐明选择广东的理由。今年,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热塑性聚氨酯装置落成投产,标志着该项目首批装置竣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空中客车直升机中国公司总部宣布迁至横琴,新址将于今年9月正式启用。
尽管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但资金回流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趋势明显。在制造业大省广东,2023年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增长11.7%、占比5年来首次回升至三成。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刘雪菲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广东持续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在进行优化,呈现出高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特征,某种程度上而言,也象征着外资结构优化和引资质量的提升。
同时,目前外资企业在广东的布局逐渐从以生产基地为主,转变为研发中心和总部型项目,意味着全面深刻“链”入全球。“近年来,广东通过深入推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规则标准对接、资质资历互认等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共同市场,这对我国打破政治和经济上的壁垒,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至关重要。”刘雪菲说。
一直以来,改革开放是广东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广东更是实施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我国新征程制度型开放的“探路人”。其中,广东自贸试验区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作用。
正如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广东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作用凸显,成为我国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区域。自2015年挂牌成立以来,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等3个片区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的25.7%;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发布制度创新案例301个,8个成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共84个)的9.5%。
走进位于广州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的南沙综合保税区,可以看到,跨境电商企业的仓库内,百余种商品正有序上架,成千上万个包裹从传送带上滑过,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打包、装车。
“我们主要代理快时尚消费品牌的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近年来业务逐年增长,现在日均出口量达8.5万单。快消品的退换货率相对较高,退货难等问题曾是一度十分我们困扰的难题。”广州市品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宁说。
近年来,跨境电商我国外贸的重要新动能,但是退货问题成为困扰许多企业与消费者的痛点之一。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广州海关研究打造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允许企业将境外满足二次销售条件的出口电商退货商品退回南沙综保区,在综保区仓库内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拣、上架、存储、复出口等业务。
据南沙海关跨境电商监管科科长谢铭贤介绍,目前南沙已全面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实现消费者退货的包裹在区内“一站式”完成分拣、退货申报、重新上架等所有流程,打通国内消费者退货的“最后一公里”。而据相关跨境电商企业反馈,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后,进口退货流程可缩短至3到5天。
上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在今年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以此为例,9年来,696项制度创新成果不仅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应用,还复制推行至更广阔的区域。中间品贸易9条、内外贸一体化14条、跨境电商12条,广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屡屡“出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提到,广东要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性经验。
从2022年提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到今年以《意见》形式确定目标与举措,广东的思路是强化联动效应、强调内部联系,以扩大“五外联动”综合集成效应。
在前述大会上,广东继续强调“五外联动”的重要性,提出把“五外联动”摆在对外开放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坚持稳规模和提质量并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双向发力,加快培育广东开放合作新动能、国际竞争新优势。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