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债市的调整行情,一批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正在近期密集迎接“规模考”。
2024年5月20日,华商稳健汇利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等规定,基金管理人对该基金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
无独有偶,一批偏债型基金也于5月以来密集发布了规模预警,年内走向清盘的偏债型基金也已超过20只,其中规模不及合同要求成为主因。
资金在撤离债基吗?
答案或许不能一概而论。格上基金研究员蒋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截至5月22日,我国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为94868.69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536.2亿元,从规模变化来看,暂未存在“资产搬家”的情况。
不过多重因素仍影响着机构投资者对具体债基品类的选择。除基金经理过往的经验、投资策略与底层品种把控、产品规模、费率结构、锁定期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债券资产性价比或机构本身对债券市场的判断,也会在市场的不同时期使资金的喜好发生偏转。
其中在偏固收资产方向上,受访人士认为,与近期权益市场回温相关性更强的可转债,眼下或相比纯债或出现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对于想要捕捉权益风口、但风险偏好又不太激进的投资者存在着一定吸引力。
在成立两年、首次开放赎回一年后,华商稳健汇利一年持有因未能战胜规模危机而在近日宣告清盘。
公开信息显示,华商稳健汇利成立于2022年4月19日,是一只由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亲自操刀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在基金发行之初,其主代码份额募集规模达到1.58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53.74%。
纵观华商稳健汇利的规模变动,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基金的规模就已开始走向“迷你化”。在2023年4月19日、基金迎来首个赎回起始日以来,以机构为首的投资者便迅速完成了撤离。在当年6月30日,华商稳健汇利A份额仅剩0.37亿份,资产净值缩水至0.38亿元。
进一步拆解1.2亿份的赎回,其中约有0.85亿份来自机构投资者,0.35亿份来自个人投资者。而在2023年年中,华商稳健汇利的持有人已完全不见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2023年二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A份额季末资产净值分别0.38、0.28、0.23和0.17亿元。基金C份额的资产净值则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了小幅回升,0.33、0.21、0.25和0.26亿元,其申购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
事实上,从长线历史收益表现来看,华商稳健汇利的收益能力在同类市场排名中并无劣势。作为从业18年的固收老将,张永志在管的8只产品,任职回报都位于同类排名前列。其中华商稳健汇利成立两年以来实现了5.49%的回报,市场排名256/1148。2023年,基金收益排名在超1200只同类基金中更是进入了前7%。
不过具体来看,该基金大部分历史收益来自2023年二季度以后的发力,彼时的收益增长固然可圈可点,却已是机构投资者撤出后的故事。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即基金开放赎回前的最后一个财报季,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0.62%,而同期业绩基准为0.11%。其中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基金出现了历史连续6月的最大亏损,跌幅接近2.5%。
2024年以来,张永志显著提升了华商稳健汇利权益仓位。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华商稳健汇利组合中股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22.66%,相比上一季度不到10%的仓位有明显增长。其在管的另外两只偏债混合类产品的股票资产占比也均在20%以上,同类平均为17.89%。
然而在权益市场年后凌厉反弹的大环境下,华商稳健汇利业绩表现反而时隔一年再度跑输了业绩基准。
据了解,华商稳健汇利的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5%+中债总全价指数收益率*80%。而一季报显示,华商稳健汇利一年持有混合A今年前三个月净值增长率0.85%,不足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5%的六成。
截至宣告清盘,华商稳健汇利的总规模停留在了0.4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注意到,同样由张永志管理的华商转债精选,也曾在今年1月30日披露了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季报,今年1月,投资比例超过20%的机构投资者对持有的660万份华商转债精选份额进行了清仓。
在一季度末,华商转债精选AC份额合计规模仅为0.33亿元,依然在清盘的安全线下。
与华商稳健汇利的命运不同的是,二季度以来,华商转债精选始终没有再发布清盘预警,意味着年内有资金在通过间歇性的注入让基金得以存续。
华商稳健汇利的清盘并非孤例。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年内清盘基金已经达到80只,其中少部分为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清盘,而多数的原因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进一步来看,在已经清盘的基金当中,又包含偏债混合类基金16只,债券类基金7只,后者主要以二级债和纯债为主。
近几日来,不少偏债类基金也仍在集中发布规模预警风险,例如5月21日、22日,便有富国双利、国泰浩益、创金合信鑫祥等多只偏债混合类基金发布公告,提示基金规模已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
华北一位公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对于债基及偏债混合类基金而言,比起具体产品业绩,近期资金的申赎行为或许更多与行业的整体风向和机构的偏好有关。从Wind数据来看,走过2月低点后,沪深300指数复苏上行,截至5月22日的年内回报率达到7.57%。对于风险偏好弹性较大的机构,权益资产无疑相比稳健类资产更有吸引力。
进入5月,随时A股市场对“技术性牛市”的预期走强,偏股赛道产品的高回报进一步指引着资金的情绪与投资路径。
张永志在近期的一份观点中表示,随着过去两年的震荡调整结束,当下我国对提高资本市场活力的重视和举措远超以往,权益市场底部支撑较强,积极因素和情绪持续发酵:“总量政策持续发力叠加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配置A股的黄金窗口期或正在打开。”
反映到债市,蒋睿向记者表示,四月底以来,债市,尤其是长端利率债调整比较猛烈,银行二永债也包括在内。当下来看,经过调整后的银行二永债已经具备一定的交易价值;城投债在化债背景下仍旧拥挤,性价比有所减弱。
但相比之下,偏债类基金中仍有稳健型投资者所关注的风口。其中,转债资产或更受机构欢迎。“一方面,转债经过前期杀估值整体估值不低但也不算贵。另一方面,权益市场好转带动转债交投也变得活跃一些,比一季度相对好做,但未来投资转债也要注意信用风险。”蒋睿称。
在长期维度上,多方业内观点认为,债券市场依然坚挺。大规模的债基赎回只是个案,我国债券市场上行风险可控,仍是较好的底仓配置品种。从数据上来看,截至5月22日,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较一季度末增加1536.2亿元。
此外,前述公募人士还向记者指出,自公募机构开启降本增效以来,“迷你基”的清盘本身也已经趋于常态化。2023年的数据来看,全年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经超过250只,对基金管理人而言,与其强行“续命”,不如顺其自然,优化产品矩阵,降低管理成本。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