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前1/4,市场的走势颇有些一波三折。
A股先是在2月之初经历了“惊涛骇浪”般的急跌,又在龙年的开端拨云见日、万象更新,关键的3000点失而复得。
这波反弹回暖超出了一众投资者的预期,沉闷了许久的账户终于得以大口喘息,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但近来也有一些投资者在感慨:“为什么沪指都3000点了,我的钱却没跟着回来?为什么总感觉只赚了指数不赚钱?”
这轮上涨有什么特点?
分化的格局:市场的海水与火焰
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轮上涨,那无疑就是“分化”。既是风格的分化,亦是行业的分化。
从核心宽基指数的表现来看:
此轮涨势主要源自以红利低波、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风格的修复,但放眼整个市场,自年初以来的跌幅尚未完全抹平。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年内仍录得2%以上的跌幅;而平滑了市值影响的全A等权指数,年初以来仍旧下跌超过11%。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AI概念、算力、新质生产力等题材的演绎,自2月6日触底反弹以来,修复空间较大的小盘指数中证2000、科创100、中证1000指数悉数发力,展示出相对更强的反弹弹性。
从行业的表现来看: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6个行业的涨幅跑赢了上证指数,主要集中于盛装起舞的大金融以及联袂上涨的煤炭、石油石化。而在前期调整过程中回调更深的成长板块,因为跌幅较大暂时还未能收复失地。
其中,煤炭行业指数以15.9%的回报率高居榜首,而综合指数却以-14.0%的跌幅垫底,短短两月余,二者之间的相对收益竟拉开了近30个百分点的“鸿沟”,将行业间的分化与参差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而言,在市场摆脱“极度恐慌”氛围、回归正常交易逻辑之后,那些受到直接利好消息刺激的行业往往能够率先“扶摇直上”,就像本轮受到海外AI产业推进利好支撑的TMT和机器人主题行业,以及部分中长线资金尤为青睐的高股息板块,自2月6日市场触底以来,反弹幅度均位居前列。
因此,对于那些没有相关持仓的投资者而言,账户回血的步伐可能会相对缓慢。
还有一种常见情形是,在前期市场快速下挫阶段,投资者可能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的行为,如此一来,所有亏损便落在了现有持仓之上,导致亏损比例被动攀升,一旦反弹伊始未能及时加仓,便会使得账户的回本之路显得愈发漫长。
不过,尽管大盘指数的攀升与个别账户的收益之间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投资者也无需过于忧虑。
反弹慢的基金一定不佳?
慢行亦可快至:洞察反弹节奏的另一面
深跌后爬起来慢的基金就一定差吗?分析需要“因地制宜”。
第一,如果基金在前期的跌幅本就相对较少,那么无论是因为重仓行业本身具备较强的防御能力,又或是基金经理审慎减仓、巧妙防守熊市的侵袭,投资者都应对这样具备“反脆弱”能力的基金加以珍惜。
毕竟按道理来讲,下跌10%,需要上涨12%才能回本;下跌20%,需要上涨25%才能回本;而下跌30%需要上涨43%才能回本。
不同回撤回本所需涨幅
第二,如果基金前期的跌幅同样“惨重”,但其重仓行业恰好未赶上此轮风口,只要基金的操作风格稳定,这种情况也无需担忧,更应避免左右横跳。
市场是有牛熊周期的,板块和风格也在轮动之中,从核心资产到中小微盘,股市中没有永恒的王者、更没有永远的输家。风水轮流转,只要投资逻辑还在总会有各自亮眼的时候。随着市场逐步走出底部区间,市场迎来轮动补涨,相关基金也会再起东山,一如这两天的新能源与医药白酒。
事实上,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的黯淡,背后是A股市场占优风格的变迁,但周期总会胜在最后。当下的基金重仓股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出清”,估值亦从3年前的大幅溢价转为折价,得以轻装上阵。如果此前因为不懂均值向下回归让你的收益得而复失,那么现在就该相信,均值向上回归会也会带来收益失而复得的机会。
第三,或许有的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更偏均衡持仓,不会过度集中投资某个行业,那也有可能会削弱反弹力度,但这并非坏事,而是一种投资策略。
只要基金经理坚持其投资理念和策略,而这些又恰是你在购买基金时所看重的,那么就应该选择继续信任,专注自身专注当下,无需羡慕他人涨得多。行业分布越均衡、风格越均衡的基金,其涨跌一般都会相对平和,也更有可能全方位把握行情。
而且数据告诉我们:只要之后有机会涨起来,目前深跌反弹慢的基金反而能够斩获更高的定投收益。
计算方法:假设每次投入1000元购买同一只基金,一共定投6期,每次投入金额相同,除以每期净值得到份额,份额加总*最终净值得到总资产,减去成本得到收益。
第四,如果基金反弹乏力主要源于基金经理的判断失误,仿佛撰写了一本反向操作指南,那么投资者就需谨慎权衡了。
如果基金经理频繁判断失误且历史业绩持续不佳,跌的时候最起劲,反弹时却步履蹒跚甚至全然踏空,而且基金经理也并未及时就此作出解释、给出下一步的应对计划,此时考虑“基金转换、换颗棋子”可能是理性之举。
不过,市场涨跌的玄机如同棋局复杂多变,短期看似出错,长期可能是赢家,一时的折戟或许只是通往胜利的迂回。出现一两次判断失误并不能否认基金经理的能力,还是需要审视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
后市怎么看?
底部的应对之道:保持在场、慢即是快
短期看,2024年以来市场仍呈现一定的“不看预期看现实”特征,与之对应的是红利类资产的占优,但需关注当前稳定分红类标的拥挤度,以及短期波动的风险;成长方向的AI等主题有望反复活跃,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利好机器人、专精特新、家电等板块。
中期看,宏观基本面在财政支出托底下大概率企稳,虽然私人信用扩张仍需观察,但“现实-预期”差、企业ROE若能修复,蓝筹白马或将更具性价比。
极致稳定性与极致成长性(高估值成长)都是较极端环境下的产物,随着我国进入“稳定增速+高质量”的发展时代,在股市流动性环境稳定后,投资风格可能更倾向于兼顾成长性与效率的稳定成长性(蓝筹白马)逻辑。
尽管在短期连续上行之后,获利资金的抛压或将引发市场震荡,而且当前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阶段,指数的持续大幅度上行尚需进一步的基本面信号支撑,但从中长期看,经历了开年以来的快速出清,想走的人、不得不走的人已经悉数离场,A股交易结构向好,伴随着“踏空”资金的回补,市场前期的“恐慌性”低点大概率已经悄然铸就了中长期底部。
参考05年、08年、14-15年、19年四次市场底部第一波反弹行情的时间和空间,行情往往持续3个月左右、指数涨幅25%-30%左右,后续仍然值得期待。
站在当下,随着重磅会议尘埃落定、政策定调更为明确,如果对此刻心存疑虑,又担忧错失良机,也可以通过定投宽基指数基金的方式来布局,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贝塔行情。
投资之路并非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在起跑的发令枪刚刚响起时,我们不必计较谁领先了10米、100米,无需将目光焦灼于一时的胜负得失。看清大势,做好仓位管理,顺势而为也是另一种大道至简。
关于投资,它的本质就是三件事,通过研究寻找价值,通过跟踪发现价格,然后就是耐心等待。
投资之道,慢即是快,当下的耐心和等待或许就是最好的筹码。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