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 ->内容

国考“热”与考研“冷”下的就业观

发布时间:2023-11-27 08:48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6362   

有分析认为,国考“走热”与考研“遇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国考“高热”的现象不具有可持续性,既无法实现人才效应最大化,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因而需要鼓励并发展实体经济,提高非公单位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为国考热“退烧”。

国考“热”与考研“冷”下的就业观

“无论是从报录比,还是从招聘人数的增长,都可以看出,国考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低门槛与高竞争

在一些报考者眼里,考研“遇冷”与考公“走热”之间实则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即将于2024年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国考报考者李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考研的目的其实就是就业,为找工作提高竞争力,“考完研还得考公,如果考公能上岸,就不准备考研了”。李腾表示,“而且前几年考研人数一直增长,所以就更加偏向将考公作为首选”。在广西读研的硕士研究生沈琛也向记者指出,他的本科学校其实比硕士院校好,选择“逆向考研”,就是为了拿到硕士学位参加考公。

在热门岗位中,登顶第一的岗位出现在“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岗位竞争比高达3572:1,且只招1人。华图教育湖北教研室主任朱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岗位从报考的第三天开始就一直稳居榜首,连续霸榜八天,是名副其实的“卷王”岗位。

最大化与可持续

宋向清认为,国考越来越热现象不具有可持续性。“既容易造成全社会人力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浪费,无法实现人才效应最大化,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国考热”解题,王鹏认为,面向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恢复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年轻人的择业观、就业方向也会越来越扩展。“反过来,这对高校、科研机构的课程设置也产生了新的要求,要跟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深度融合,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王鹏表示。

“另外,年轻人也可以在选择专业以及自身能力方面做一些提升,这样才能在未来找工作过程当中针对性更强、能力水平更高,面向门槛高、要求多的岗位时也能更加匹配,这是很关键的一点。”王鹏表示。仅从国考上来看,据北京商报记者此前报道,在招录专业上,近年来国考招录的专业趋势也不断加强。以2024国考为例,仅有22人、16个岗位不限专业,比去年减少近一半。其他39539人、18392个职位均设置了专业需求,占总人数的99.94%、总职位数的97.06%。

“客观地讲,未来给国考热‘退烧’的最有效手段是鼓励并发展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效益提高,从而带动实体经济从业者待遇提高、福利提高。”宋向清认为,其中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提高非公单位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一方面,要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高就业稳定性;此外,还要提升从业者的待遇。

“这三方面的问题短时间内非公单位无法解决。”宋向清表示,“不过,有几大事实非常清楚地说明就业难、用工难等问题可以逐步缓解。”

宋向清介绍,第一大事实是中国当前的就业市场中企业仍然是最大头,承担了最多的就业人口。第二大事实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动能和趋势明显,各级各类机构吸纳就业人口的弹性在增大,潜力在增大。第三大事实是中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尝试比较成功,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以动摇部分毕业生参加国考的意愿。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