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保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今年夏季,全国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粮油供应充足,没有出现脱销断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努力构建数量足、结构优、布局广、管理精、调运快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确保不脱销不断档
今年夏天,北京门头沟、房山发生暴雨洪灾时,北京物美、首农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闻“汛”而动,全力保障粮食等生活物资有序供应。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介绍,物美在北京有170多家大卖场、180家便利店、85家超市,每个门店货源充足,能够保障应急状态下粮食充足供应。一旦门店供应不足,公司会从物流中心调配粮食,千方百计送达采购方。
粮食应急保供重在“快”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各个环节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链条优化、衔接顺畅、运转高效、保障有力。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4896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678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3607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6760个,粮食应急加工能力每天168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2天需要,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粮食应急保供过程中,“最后一公里”末端物流配送是难点。各地整合不同运力物流资源,构建粮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形成大通道不中断、服务网络不间断、城配一体化的一张网。骨干粮油企业、快递电商强化末端物流配送能力,推进集装单元化、智能投递设施、无人配送车等设施,加快设备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队伍不断壮大,可以实施点对点、门到门精准配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调运能力建设,统筹做好人力、物力、运力准备;做到“盯得紧”,进一步强化值守应急工作,密切关注灾情动态;做到“调得快”,搞好演练,优化流程,切实提升粮食保障能力。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经受住了5·12汶川地震、新冠疫情和暴雨洪涝灾害等一次又一次风险考验,但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资源布局、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利用等环节仍较为薄弱。
“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认为,应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构建起层级响应、小灾自救、大灾区域联动救助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一些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仍有待加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加快区域、省、市、县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在优化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实现应急供应网点全覆盖。超大规模城市要落实成品粮规模要求,大中城市要持续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重点做好高原、海岛等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推动特殊地区与毗邻省区市协作。
企业是承担粮食应急保障任务的主体。目前,我国已在全国构建了一支相对完善的粮食应急保障队伍,在应急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持续优化提升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队伍效能。各地要加强对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的管理和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粮食应急保供的积极性。
夯实应急保障物质基础
“要立足新形势新情况,从储备规模、布局、设施、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夯实应急保供的物质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国政府储备粮品种、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成品粮油能够迅速投放市场。北京、上海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15天以上的成品粮储备库存,一些省份要求辖区内地级市建立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储备,以保障关键时刻的应急需要。“我国粮食储备还应根据消费需求和应急需要,优化粮食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蔡海龙说。
在“谁来储”的问题上,我国构建起政府储备为主、多元互补的储备机制,全社会储粮层次更加丰富。蔡海龙说,政府储备是应急保供的“压舱石”,分为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中央储备主要应对事关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主要化解防范全局性、系统性和跨区域供应风险。地方储备粮是化解本区域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各类粮食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城乡居民提升家庭储粮水平,可以起到应急保供“缓冲阀”的作用。
在“怎么储”的问题上,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在国家急需时才能调得动、用得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持续加大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广应用低温、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在确保安全储粮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储备粮监管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采用制防、技防和法防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全程动态实时监控和穿透式监管,以良法善治推动形成“大国粮仓”强监管新格局。
专家表示,粮食应急保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定要算大账。要树牢底线思维,加大对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