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这几天各高校投档录取分数线的出炉,“选专业还是学校”成为不少考生家庭纠结的问题,而分数线又能否完全代表一所学校和专业的真正实力呢?
在每年的高招录取中,学校的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作为一所学校“硬实力”的指标。但事实上,在高招录取中,院校在哪个省份招生、院校所在的城市、专业在该省的招生人数、专业的上升前景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学校在招生分数。
如今,不少考生及家长在“选专业还是院校”中更趋于理性。记者发现,已有“双非”院校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分数线超过“双一流”院校。“我们家孩子是理科生,在深圳长大,所以未来的规划也是在深圳就业,看到深圳大学年年向好的分数和口碑,就比较满意。”王女士的孩子是2024年物理类高考生,现就读于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当时我们不是完全按照分数线来的,毕竟地理位置什么的也很重要,孩子能有更好的平台。”
“城市是志愿填报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读书4年,很大概率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一个好的城市,实习岗位和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比普通城市多。”广东省高考研究会升学规划委员会会长李嘉辉表示,在现有的大环境下,家长和考生的志愿选择正在明显回归理性。“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源好的学校为它的实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分数越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就越好。”李嘉辉指出,高校的实力不仅取决于生源,地理位置、经费投入、文化底蕴、校友组织都在影响着学校实力和学生实际的就读体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