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带来的挑战,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近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成功完成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建成投运发、输、配一体化的D5000智能调控系统平台,这一重大技术升级标志着长庆油田在电网智能化建设和新能源消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构建“云—边—端”智能调控体系。该项目部在原有OPEN3000调度系统基础上,深度整合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和清洁电力场站监控业务,打造了适应风光新能源广泛接入,覆盖发、变、配全环节的D5000智能调度平台。平台创新采用“云—边—端”三级协同架构,在云端部署智能决策中枢,集成12项核心功能模块,在边缘层部署10个区域集控中心,在终端层将114座变电站数据完整迁移,实现变电站遥测数据精准校核,新建两千多座风光电站数据模型,实现了油田电网变电站、风光电站的运行全景监控、精准发电控制,显著提升电网智能化调控能力。
破解光伏群调群控技术难题。针对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电压波动、潮流控制等问题,该项目部基于D5000平台创新开发了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功能模块,构建了从变电站到配电线路再到光伏电站的多层数据聚合模型。当出现越限预警信息时,系统自动触发调控机制,逐级分解调控指令至对应电站,实现并网点潮流精准控制。该功能模块自投运以来触发调节任务19次,单次执行周期不超过180秒,潮流控制达标率提升至98%,人工干预频次下降85%,实现质效双提。
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该项目部锚定长庆油田首台风机并网目标,基于D5000平台开发智能微电网模块,将风机纳入群调群控体系,构建了多能互补的“风光储”新型调控架构。通过功率协调算法,实时监测各单元运行状态,动态优化风机、光伏及储能系统的出力配比。同时精准制定SVG、储能、风机及微网控制器等30余套通信点表配置标准,大力推进数字化调试与设备组网,成功打通全链路通信,为油气田新能源接入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示范。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