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资管机构人士共话低利率时代的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
总之,这是一个充满变局的时代,我们的产品也要以客户需求为锚点不断调整,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理财公司自身也要不断创新改变。
为此,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理财公司要进一步提高策略管理的能力和策略管理的精度,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特别是在运用一些银行理财过去不太擅长的资本市场工具和衍生品工具方面苦练本领。银行理财首先需要实现策略的工具化,然后再实现工具的组合化,下一步才能真正实现策略的产品化。 唐倩华:首先,产品形态上,我们尝试了各种期限和开放结构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养老投资需求。从目前感受来看,客户更偏向于短期限的、开放式的产品形态,未来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探索,例如分红型产品。 第二,投资领域上,我们坚持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实现稳健低波的投资策略。围绕“固收+”做大类资产的灵活布局,以期能够在较长的周期里实现组合收益的提升。
第三,业绩表现上,我们非常重视回撤的管理。因为养老客户往往是风险承受能力更弱的群体,对市场的波动可能更加敏感。 未来,我们会在有效控制产品回撤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同时,会继续坚持长期化、普惠性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 王晓萌:北京银行是第一批、第一时间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 我们主要的工作包括:第一,成立专门的养老金融部门,以专业的组织架构推动养老金融进展;第二,全渠道开展业务,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建设,可以多种渠道为客户服务;第三,推出养老金融专区,涵盖“统一视图、悠养规划、悠养财富、悠养学堂、悠养服务”五大模块,覆盖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场景;第四,关注产品品质和客户盈利体验,比如我们在养老金账户内代销基金,免掉客户购买养老基金的费用,客户体验也是非常好的。 养老需求非常庞大,我们将不断探索、升级、改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五、 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拥抱AI技术 徐建军:随着AI科技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你认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还将呈现哪些新的趋势?个人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贺晋: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拥抱AI技术,在AI时代打造专精特新的新质理财机构。后续理财公司需要把自己的算法梳理清楚,收集数据后形成算力。能够基于买方投顾的思路、投资管理思路,或者基于风险管理思路的算法,训练AI agent以驱动大模型,在AI方面有所作为,助力理财公司打造专精特新的新质理财机构。 王晓萌:在AI时代,个人既要拥抱AI技术,又要关注技术革命中不变的内容。 第一,风控是财富管理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大航海时代的船舶保险,还是今天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避免财富一夜清零是永恒主题,是驱动财富管理这么多年发展的核心动力。AI能模拟万亿元级市场变量,但无法消除“黑天鹅”事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甚至技术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风险源,所以核心风险还是要投资者自己结合AI技术共同把握。 第二,效用提升是根本诉求。农业社会的谷物存储、工业社会的养老金制度,本质都是通过财富跨期配置优化人生效用曲线。AI时代,客户真正关心的仍是“退休后能否维持体面生活”“教育金能否覆盖通胀”等具象化的生活目标。 第三,代际传承是文明的刚需。从中国古代的家族祠堂的族田制度到现代家族信托制度,无不反映着财富跨越生命周期传递的永恒需求。AI时代出现的“数字遗产管理”等新课题,本质上仍在解决“如何让财富服务生命延续”的古老命题。 张青:AI对于行业的改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可能让机构构建出“千人千面”的财富管理,从梦想照进现实。二是AI会改变资管行业竞争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各家比拼的是数据治理。哪家的数据解析做得好、数据应用场景做得好,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建议也有两点:第一,在资管和财富机构的AI功能上线以后,希望个人投资者可以积极试用并给出建议,这会成为AI迭代的方向和灵感。第二,最近有一些投资者会直接用一些通用大模型做投资建议、投资决策,我们觉得需要慎用。虽然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很强,但它不是专门针对金融垂直化领域应用的。投资是很严肃的事,要利用大模型帮助我们做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把它当作智能搜索引擎,而不是直接用于投资决策。
校对:纪元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Lululemon,突然“崩了”!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