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2月18日报道:今天,《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专题研讨会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院长王洋主持。
此次会议是继去年上海首次发布《蓝皮书》以来,对全市高质量幼儿园建设工作的阶段总结,也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大会要求,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的一次研讨和展望。现场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上海学前教育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助力提升上海学龄前儿童的早期发展水平。
高质量幼儿园建设成效显著
上海市托幼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23年印发了《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努力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都建成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幼儿园,总体上实现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更科学有效,发展过程更可观测可持续,发展结果人民更满意。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到84.3%,较2023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4.1%,较2023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全市幼儿园班额达标率由去年的97%提升至现在的98.3%;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99.3%。各项关键指标已接近、达成甚至突破了原定目标值。与此同时,市教委积极落实“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共新增5155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位,新增9034个社区托育托额,社区托育“宝宝屋”覆盖率接近100%,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实践助力保育教育质量提升
《蓝皮书》指出,上海正以“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引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路径。例如,组织“梦想改造园”活动,鼓励打破传统设计理念,探索孩子喜爱和梦想的环境建设,全市已实施了494个空间改造项目,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上海还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形成了覆盖公民办幼儿园的105个集团、39个学区,实现了2100多名保教人员的柔性流动,有力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为了保障幼儿在园户外2小时活动时间和质量,上海探索建设数字场景,常态跟踪幼儿在园户外活动情况,鼓励幼儿园将户外活动时长与幼儿体检数据联动分析。2024年全市幼儿园幼儿在园户外活动时长较2023年增加了15%,在园幼儿肥胖和视力异常率等方面有所降低。
关注民生需求和社会关切
倾听每一个声音,关注每一个愿望,《蓝皮书》特别增加了“声音”板块,汇聚来自一线幼儿园教师、园长、幼儿、家长、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期盼与建议。其中,有孩子诉说着自己梦想中的幼儿园,有家长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牵挂,有教师诉说自己对如何支持孩子发展的思考,也有保育员对夯实技能、学习知识、用爱呵护孩子的愿望。这些“声音”不仅反映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切,也为未来的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
共谋学前教育发展蓝图
会议现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再次联合公布了上海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的调查情况,并且强调了儿童早期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建议家庭和幼儿园保证幼儿身体活动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院徐瑾劼博士介绍了全球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体系正通过政府立法、加强从多学科视角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协同营造育儿环境、重视儿童基础性学习素养发展、持续加大投入等九大发展举措来面对未来的挑战,为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国际视野和借鉴。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征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将指导各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幼儿园环境设施,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蓝皮书》由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院、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提供支持。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